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经济步入底部缓冲,科技与出海是破局关键

2025年10月30日 16:45
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创办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此前先后在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海南省政府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等单位从事经济研究工作。现任中诚信集团董事长,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毛振华

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创办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此前先后在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海南省政府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等单位从事经济研究工作。现任中诚信集团董事长,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要重视企业和企业家在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news 原图 四川达州,一公司智能生产线机器人正在作业。图:视觉中国

  2025年中国经济整体形势已经明朗,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 GDP增速逐季放缓,一、二季度GDP增速均在5%以上,三季度小幅回落至4.8%,但全年实现5%的增长目标压力较小。在这一趋势下,经济经历周期性调整后是否已触及阶段性底部值得关注和思考。价格作为观察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年初,我就判断价格进入缓冲区,特别是资产价格快速下行趋势得到缓解,但缓冲区不代表完全的底部,缓冲过后价格可能触底反弹、缓慢回升,也可能继续下行。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也是一样,经济是否筑底需从多角度观察。

一、全年经济形势明朗,或正进入底部缓冲阶段

  从生产端看,“反内卷”非常有必要,尽管短期对生产和投资带来一定压制,但供给优化是促进供需再平衡的必由之路。解决供过于求的危机,必须从控制和改善供给与扩大需求两端同时发力。当前工业生产领域“内卷化”竞争态势显著,企业间同质化竞争导致利润空间收窄,进而抑制投资意愿,形成“利润降—投资减—增长弱”的负向循环。从体制结构来看,国有企业在工业领域占比较高,但对市场供需变化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仍可能出现供给持续扩张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在此背景下,全面推进“反内卷”有助于抑制过剩产能,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优化供给结构。当然,供需再平衡仍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提升供给侧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和反应灵敏度,实现资源更高效配置。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鲍琦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观察|进一步打造 “青年友好型”城市

特稿|一起IPO敲诈案背后:冒充媒体的自媒体与两头通吃的财经公关

专题|第十六届财新峰会:韧性与耐心

气候大会热议能源转型 全球电力基础设施瓶颈凸显

反腐记|立冬后伏“虎” 八高官上榜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