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信心、政策泡沫与新经济增长点

2009年03月20日 15:27
提振信心的关键在于找到中国今后五至十年的新经济增长点,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降低新经济增长点培育中的风险

  陆磊

  自从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两个违背经济学常识的观点或多或少地渗透于中国经济理论界。一是信心可以重塑宏观经济周期。恰如任何人难逃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宏观经济亦难以摆脱繁荣与萧条的周期性波动。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熟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学家热衷于研究所谓“新经济”,似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足以推动经济摆脱周期,而IT泡沫的破裂随后证明上述说法无非是秦皇汉武面前无数方士所献的“不死药”。尽管信心有助于避免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但经济基本面的周期性波动是经济活动的永恒现象,承认可能到来的衰退并预先安排相应对策比盲目推动政策的泡沫化显然要实事求是得多。如果我们对经济周期性规律存在足够的尊重,则必然可以认识到:在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面临较大压力的现实背景下,消除经济波动或抬升经济增长实际上是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二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应该让位于保守与审慎监管。成熟市场既然不断经历放松监管——金融危机——严格监管的周期,中国相对安全的金融体系和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部门似乎是一种更为合理的制度选择。一个正在发生的问题是,为提振经济增长而过快投放的银行信贷正在推动经济沿着已经不具备竞争力的方向——如固定资产投资和加工制造业——继续前行。因此,真正提振信心的关键在于:一,找到中国今后五至十年的新经济增长点;二,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降低新经济增长点培育中的风险。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陆磊
陆磊,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曾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央行研究局局长。1996年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年起于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经济金融处、研究局国际金融处和招商银行研究部工作。曾在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研究中心、澳大利亚财政部财政政策司进修、工作,并获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学者。曾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招商银行高级研究员、研究部总经理助理;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原广东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广东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