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地方政府债务:短期风险化解和长效机制构建

2025年05月14日 13:44
政府拖欠款问题的影响范围十分广泛,不仅严重破坏了营商环境、损害了政府信用,还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必须认真化解
在中国经济腾飞的进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其背后也积累了较大规模的债务。图:IC photo

  由于地方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承担了重要责任,而债务是主要资金来源之一,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加大,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地区偿债压力持续攀升,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加速累积,不仅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构成严峻挑战,也加大了金融体系风险敞口。2023年7月推出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在缓释局部风险、优化债务结构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债务的化解与债务可持续仍面临体制机制等深层次挑战。如何更加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以及后续如何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长效机制值得我们思考。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需要消化的经济发展成本

  在中国经济腾飞的进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其背后也积累了较大规模的债务。从债务结构来看,中国中央政府债务占比较低,且债务用途相对灵活,一定意义上属于“自由债务”,而地方政府债务则兼具经济性和民生性,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春辉

推广

毛振华
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创办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此前先后在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海南省政府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等单位从事经济研究工作。现任中诚信集团董事长,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