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年轻世代的政治倾向与公共政策的“卫生因素”

2025年09月13日 13:20
公共政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hygiene factors”,这才是导致激烈乃至极端反抗行为增加的关键原因
当地时间2025年9月11日,美国犹他州奥勒姆,人们为被枪杀的查理·柯克守夜。图:视觉中国

  《柯克之死全网刷屏,但无一文道破特朗普“下半旗”的真正原因》,是《文化纵横》公众号重发的2024年第6期的文章,原文标题为《当政治成为美国青年的“精神鸦片”》。

  文章认为,“‘出于极度厌恶与反感而坚决反对’,成为驱动当代美国年轻人参与政治的重要心理动因”,这是符合美国当今社会现实情况的。文章将这种新表现称为“政治宗派主义”(Political Sectarianism),同时指出因政治宗派主义而分立的美国青年世代更多处于政治光谱的中间,进而以“政治宗派主义”为分析工具来审视当今美国青年群体的政治活动,描述了政治宗派主义的表现,总结了政治宗派主义的特征;文章的下半部分则分析了政治宗派主义崛起的原因。文章最后的结论是:在今天的美国,传统政治光谱与政治极化的概念或许已无法充分解释年轻世代的政治倾向。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东昊

推广

廖俊平
经济学博士,管理工程硕士,建筑结构工程学士,曾任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教授,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