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平等交流,理性管控 :中美关系的务实回归与结构性重塑

2025年10月31日 10:21
展望未来,中美关系最可能进入一种“稳定共处的新常态”。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友好合作,也不是冷战式的全面对抗,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结构性平衡”——既有竞争,又能共存;既保持距离,又避免冲突
过去几年,高关税和针对关键产业的出口限制曾造成中美经贸摩擦,但实践证明,反复施压并未根本改变双方的贸易格局,也未能实现美方预期的战略目标。图:视觉中国

  韩国釜山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为两国关系注入了积极动力和稳定预期。此次高层会晤聚焦经贸领域,同时充分体现了双方以平等、务实的态度推动双边关系健康发展的共同意愿。元首会晤期间,中美双方通过关税调整、稀土出口适度放宽、恢复农产品采购等务实举措,释放出合作与善意的信号,彰显了中方的战略定力与外交风范,也表明美方对稳定双边关系的尊重和重视。

  与特朗普第一任期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相比,当时的协议更偏向短期的交易性安排,主要集中在减少贸易逆差和履行采购承诺上,而此次中美互动呈现出更为结构性和战略性的调整。这一阶段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关税调整、稀土出口和农产品采购上,更体现了双方在稳定双边关系、降低摩擦风险方面的务实意图。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罗文

推广

刘天逸
公共政策、全球事务、出海领域专家;PNCC咨询 创始人,首席顾问(Principal);曾任某头部科技公司驻北美政府关系与公共政策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