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小半导体设备公司的生死考验

2025年11月10日 15:11
10月30日中微和北方华创发布三季报,中微营收同比增长46.40%,净利润同比增长32.66%;北方华创营收同比增长32.97%,净利润同比增长14.83%。但是在这份业绩亮眼、形势大好的季报背后,是半导体中小设备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由于国内企业在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有很高的重合度,中小企业在面对和自己非常相似,但又强大得多的国内龙头时,除非有极致的差异化,否则很难立足。图:视觉中国

  虽然都有国产光环,但生存状态已经分层分类。简单来说,在中国设备市场,国际巨头是多和少的问题,国内龙头是快和慢的问题,中小设备企业则是生和死的问题。虽然中小设备企业也有国产替代的光环,有着中国巨大市场的概念,但在设备世界里,国际公司是巨头,国内头部是龙头,中小企业则难出头。可以预测的是,明年将会有不少中小设备公司走到生死边缘,这个冬天,对他们来说有点冷,更有点漫长。

中小设备企业的难题

  一是国际巨头主导国内市场。虽然芯片战越打越激烈,但国际设备依然是中国市场的主流产品,中国市场实质还是由五个国际巨头ASML、AMAT、LAM、TEL和KLA主导。由于光刻机过于特殊,只看ASML之外的四大巨头。最新财报显示四大巨头中国市场的占比分别是:AMAT为35%(2025Q3),Lam为43%(9月季报),TEL为38.6%(2026财年Q1),KLA为39%(2026财年 Q1)。由此可见,中国大陆现在还是这四家国际巨头的最大市场,国外巨头技术先进,产品齐全,具有全方位的、绝对的优势。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肖子何

推广

顾文军
半导体产业知名专家,现任半导体研究公司芯谋研究首席分析师,原全球科技咨询公司iSuppli/IHS公司半导体首席分析师,负责中国电子产业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研究,参与过多项政府半导体规划等重大项目。山东大学数学学士和上海大学微电子学硕士学位,曾就读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和中科院微电子所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科技政策制订与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