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正呈现出高度分裂的图景。一方面,官方叙事强调增长强劲、接近充分就业、通胀已趋稳;另一方面,居民实际购买力持续下滑、制造业就业连月负增长、消费者信心逼近历史低位,核心商品与能源价格重新加速上涨。
这种“两个现实”并存的现象,根源在于2025年4月以来大幅升级的全面关税政策,以及决策层对通胀事实的系统性低估与重新定义。
最新数据表明,美国9月CPI同比升至3.0%,较4月的2.3%上行明显,而10月数据因政府关门而延期发布,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
通胀现实:从2.3%到3.0%的持续上行压力
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全面关税落地后,CPI同比从2.3%升至9月的3.0%,核心CPI也从2.8%升至3.2%。尽管官方强调“通胀已受控”,但居民实际感受到的价格压力远超数字。进口消费品(家电、电子产品、服装、玩具)平均涨幅在12%~20%之间,部分汽车零部件因钢铝关税直接推高终端价格6%~10%。与此同时,能源价格在短暂低位后重新上行,原因在于美国对俄罗斯石油实施二级制裁,导致G7市场实际可得供应减少约7%,而中国、印度等非G7买家继续以折扣价大量采购,全球油市分裂为“G7高价区”与“非G7低价区”,美国消费者恰好处在高价一侧。10月23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Rosneft和Lukoil实施制裁,引发全球油价短期飙升5%,布伦特原油一度突破85美元/桶。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