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燕京学堂特聘教授、人大全球治理中心主任、中国和全球化智库联席主席;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原副主任。
全球化不会终结,但供应链会呈现新的形态。因此,尽管有理由担心冲突,但也不必绝望。动荡终会平息,水面将恢复平静。只要中美两国共同努力,就会找到消弭分歧的办法
根据《联合国宪章》,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避免大国之间发生战争和军事对抗。“不冲突、不对抗”的态度必须是最低限度的全球共识。没有集体安全,就不会有经济繁荣
中美、中印关系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但是确实相互有关联。中美印三角关系需要放在全球地缘政治竞争和博弈加剧、国际权力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来审视
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将步入多元消费时代,在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有望成为全球新经济增长的引领者,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新选择和新起步
在国际局势变化和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的新形势下,全球旅游业和旅游领域治理出现了带有根本性的变化
这有助于改善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也有助于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中日之间要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共同把蛋糕做大,为地区和平奠定基础
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把竞争关进笼子,扭转两国关系的“自由落体式”下滑,同时通过对话和建立信任措施争取和扩大必要的合作空间
需要停止奢谈“冷战”或者“热战”,尽力为两国关系的紧张状态降温;在双方共同关切的若干领域先接触对话,并尽可能同步采取一些建立信任措施
中国需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对评级机构的改革就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组成部分
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可能性在减小,但债务高企始终是悬在各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历史关键时刻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给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是中国提供的“全球公共产品”
中国把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作为四个重点领域着手峰会筹备工作,体现了中国从世界层面考虑的大局意识
全球问题需要全球的解决办法,惟有同舟共济,才能有所作为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增添强大动力
中英关系的发展同时表明,全球治理随着中国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构建,将进入更加公正、公平、合理的新时代
中美双方都不认同“修昔底德陷阱”;对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新规则制定达成基本共识;加强对分歧乃至危机的管控
中国智慧、中国思想、中国方案恰逢其时,都是中国在向世界提供全球治理领域的公共产品,是中国应尽的大国责任
作为世界经济主要增长动力的中美两国,当务之急是携手合作,从各自能力和角度出发,共同努力维护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稳定
中国作为G20峰会候任主席国,其工作正式地讲需要延续三年:2015 年筹备、2016年执行、2017年督促,成为“三驾马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