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
订阅
数据
我闻
机构订阅
会议
Promotion
应用下载
帮助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首页
经济
金融
公司
政经
世界
观点
mini+
博客
周刊
图片
视频
数据
English
更多
科技
地产
汽车
消费
能源
健康
环科
民生
ESG
数字说
比较
中国改革
专题
讣闻
数据
财新一线
私房课
会议
Promotion
运动家
企业用户
应用下载
帮助
全部文章
刘尚希谈房产税立法取向 不宜定位为地方政府“抓钱”
按照调节功能设计个人房产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住房资源配置的调节、对贫富差距的调节和对住房投机的预期性调节。同时,应该对经营性房产的征税和对非经营性房产的征税分开来考虑,不宜一锅煮
2018年02月01日 14:44
刘尚希:如何理解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
现在积极的财政政策绝不是凯恩斯分析框架语境下的积极财政政策,而是一种涉及经济、社会以及整个国家治理多个维度的财政政策,可称之为“结构性的政策”
2016年06月21日 10:25
当前经济风险呈收敛状态
经济中既有下行压力,也有上升推力。上行推力可以抵冲下行压力,总量企稳是一个基本态势,表明经济风险在收敛
2015年07月20日 13:26
税收法定是法治中国的起点
税收法定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人民主权上,要充分体现民意。一项税法好与不好,理论上有很多说法,但最终要看老百姓能不能接受
2014年12月05日 11:22
财税改革要讲节奏
“立法先行”也许会显得“慢”一些,但可避免改革中的“大跃进”以及改革“翻烧饼”,减少折腾;财税改革的速度如果超过了其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也会有“翻车”的风险
2014年03月10日 11:20
“营改增”牵动财税体制
把属于全民所有的公共资源、资产也纳入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权划分范围,把税权、费权、产权作为完整财权综合考虑,彻底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划分范围、划分方式
2013年08月09日 08:23
拓展经济改革应当转换视角
要从以“自由竞争”为中心转向以“平等竞争”为中心
2013年07月17日 10:46
破解“财政三角困局”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赤字三者关系构成一个三角形,看似简单,却像百慕大神秘三角一样难以被认识,很容易困在其中
2012年12月28日 07:57
分配制度不光要改“收入分配”
应从收入、财产和消费三个层面入手,把所谓的“收入分配制度”单独拎出来进行改革,对缩小贫富差距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2012年12月06日 10:18
“营改增”: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体制的角度观察,营改增是一个事关整个财税体制的重大改革举措
2012年11月26日 09:09
税制改革不应以提高直接税比重为目标
直接税没有成为中国税收收入结构中的主体税,这与税制改革无任何关系。把税制改革的目标定为以直接税为主体,在逻辑上显然是讲不通的
2012年11月06日 08:33
税制改革无法提高直接税比重
直接税的比重要提高,以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先决条件,无法通过税制改革人为地拔高
2012年10月19日 08:06
丢掉对房产税的幻想
我国的房产税不能定位在“抓钱”上,更不能幻想成为地方主体税种,而只能是个人住房调节税,或叫作住房消费奢侈税
2012年05月31日 13:21
房产税改革该如何推进——税收之问(三)
房产税应定位为一个调节性的税种,而不能设计为普遍征收并成为增加地方收入的一个措施
2012年03月13日 10:05
税收增长是否应与经济增长同步——税收之问(二)
二者是否保持同步,取决于一定时期的政策目标,是公共选择的结果,不是税收增长的永恒准则
2012年03月07日 10:01
民众“税感焦虑”从何而来——税收之问(一)
大众税收意识的觉醒,是税收法治化、民主化的前提,也是税收法治化、民主化过程的预热和起步
2012年03月05日 10:52
中国财政体制不能以美国标准衡量
我国实行财政分权,不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而是为了解决“计划失灵”
2012年02月21日 10:33
积极财政政策莫走保增长老路
如果把“保增长”放在第一位,结构难有改善,经济增长也维持不了多久;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重在改善结构,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2012年01月06日 08:48
减少贫穷,要靠提升发展的包容性
从经济的包容,到社会的包容,再到精神文化的包容,这才是合乎文明进步的包容
2011年12月15日 15:48
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要杜绝年底突击花钱,必须靠深化改革,完善行政治理
2011年12月12日 14:16
加载更多
刘尚希
财新网专栏作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关注公共性问题,尤其注重从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角度来观察研究经济、社会问题和宏观政策。
专栏最新文章
2025年诺奖得主阿吉翁:以“熊彼特范式”重思发展
真实案例:打击职场牛马士气,后果有多严重
缪延亮:去美元化下的香港镜像——从Hibor看国际货币体系重构
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巩固与传统市场的联系
中美经贸摩擦再升级:缘起及演绎
我们为什么需要诺贝尔经济学奖
关税战下的美国
短剧:“精神快消品”的巨大商机
刘尚希谈房产税立法取向 不宜定位为地方政府“抓钱”
刘尚希:如何理解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
当前经济风险呈收敛状态
税收法定是法治中国的起点
财税改革要讲节奏
“营改增”牵动财税体制
拓展经济改革应当转换视角
破解“财政三角困局”
分配制度不光要改“收入分配”
“营改增”:牵一发而动全身
税制改革不应以提高直接税比重为目标
税制改革无法提高直接税比重
丢掉对房产税的幻想
房产税改革该如何推进——税收之问(三)
税收增长是否应与经济增长同步——税收之问(二)
民众“税感焦虑”从何而来——税收之问(一)
中国财政体制不能以美国标准衡量
积极财政政策莫走保增长老路
减少贫穷,要靠提升发展的包容性
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编辑推荐
2025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委内瑞拉反对派领袖马查多
显影|守望之家:留守儿童与互助女性
财新观察
|
人类命运不能交给算法
最新封面报道
|
破产法首修
世界
|
特朗普、万斯先后表态缓和对华关系
消费
|
娃哈哈集团股东已推荐新董事长人选
金融
|
多地监管警示托管、租赁返利等投资骗局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京ICP证090880号
京ICP备10026701号-8
|
网信算备110105862729401250013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第01015号
|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第直100013号
Copyright 财新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谣言信息):010-85905050 13195200605 举报邮箱:laixin@caixin.com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啄木鸟公益基金会
|
意见与反馈
|
提供新闻线索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