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观点

秦前红: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现状与未来

2014年12月03日 09:28
T中
要改变现行宪法监督制度实效不够的弊端,有必要深入研究立法机关监督模式运行的细节

  【财新网】(特约作者 秦前红 付婧)

  宪法监督的学界争议

  八二宪法颁行迄今,学界围绕我国宪法监督的主体、对象、范围、模式、基础、现状及制度设计的讨论连篇累牍,针对“宪法监督”这一问题使用了若干种术语来阐释,诸如违宪审查、合宪性审查、宪法审查、司法审查、宪法保障、宪法诉讼等,以至于宪法监督与前述概念在语义上出现了相互纠缠的现象。

  关于宪法监督的概念,学界在内涵和外延方面至今未能形成共识。一般而言,广义的宪法监督是对宪法的实施活动实行全面的监督。从监督主体来说,包括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其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以及公民;从监督对象来看,既包括立法活动、司法活动、行政活动,也包括特定公民个人的活动以及社会组织的活动。狭义的宪法监督是指由国家专司宪法监督的机关实行的监督,偏重于对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和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实施监督。

责任编辑:杜柯
版面编辑:卢玲艳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观察|以包容性增长推动全球化

徐小庆|似是而非的“特朗普交易”(附视频)

GPT革命|OpenAI竞对Anthropic获得亚马逊40亿美元投资

IFF年会:不出海就出局 地缘政治挑战下中国企业如何出海

专栏|关注存量型财政收支的重要影响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