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本轮化债:三大不同、三点特征

2024年12月25日 12:10
赵伟,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保险资管协会 ”IAMAC资管百人“专家库专家、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理事,国家会计学院CPA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理事、学术顾问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专硕校外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研究员、专硕导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水晶球最佳分析师、金牛奖最具价值首席分析师等。代表性著作《转型之机》、《蜕变·新生》等。
赵伟

赵伟,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保险资管协会 ”IAMAC资管百人“专家库专家、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理事,国家会计学院CPA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理事、学术顾问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专硕校外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研究员、专硕导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水晶球最佳分析师、金牛奖最具价值首席分析师等。代表性著作《转型之机》、《蜕变·新生》等。

新一轮大规模化债已然开启、加速推进。相比过往,本轮大规模隐性债务化解有何不同,当前落地过程中呈现哪些特征?
news 原图 广东佛山,城市建设项目。图:视觉中国

  11月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新一轮大规模化债已然开启、加速推进。相比过往,本轮大规模隐性债务化解有何不同,当前落地过程中呈现哪些特征?

新一轮大规模化债开启,较过往或有三大不同

  新一轮大规模化债开启,助力地方发展中化债。相较过往,本次大规模隐债化解的政策支持机制、监管范围及力度、具体化债思路较过往有明显不同。从政策支持机制来看,本轮隐性债务化解机制更加透明、化债预期更稳定。据财政部披露,本次化债总额一次报批,分年安排实施。且根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按照全国统一比例,一次到位分配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同时,为便于操作、尽早发挥政策效用,6万亿元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允许地方用于置换纳入监测范围的各类隐性债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春辉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