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伍戈:三个维度看上半年宏观经济

2025年07月25日 13:19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央行货币政策部门,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得主,曾获浦山政策研究奖、刘诗白经济学奖。“远见杯”中国经济、全球市场预测双冠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清华、复旦、人大等校兼职导师。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央行货币政策部门,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得主,曾获浦山政策研究奖、刘诗白经济学奖。“远见杯”中国经济、全球市场预测双冠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清华、复旦、人大等校兼职导师。

能否打破“政策脉冲—内生重力”循环,使经济在缺乏强力刺激时仍能平稳运行,关键在于能否令价格指标由负转正
news 原图 江苏省南通市一家企业内的生产景象。图:中新社 泱波/视觉中国

  各界已就上半年经济运行特征形成三点共识:第一,外需优于内需,且超预期;第二,生产端相应优于需求端;第三,在上述双重力量作用下,实际GDP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值得强调的是,企业利润与居民名义收入直接受价格影响,名义变量的企稳回升更能提振公众预期与信心。从6月份边际的角度,当月多数指标与前5个月相比有所调整。金融数据好于预期,其是否代表实体真实需求尚待进一步讨论。上述判断构成对2025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的共识性评估。

一、内生循环

  若将观察窗口拉长至近三年,可发现一个显著规律:年内经济节奏高度相似,实际GDP增速“高开、低走、再缓升”。具体而言,一季度受政策“开门红”与信贷“早投放早收益”效应驱动,实际GDP增速上扬;二季度增速小幅回落;三季度回落幅度扩大;若四季度下行压力显著,逆周期政策可能再度加码,则四季度增速斜率在三季度放缓基础上获得修正。2023—2024年均呈现此轨迹,2025年似乎延续这一模式,其成因值得探讨。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影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境外收入征税趋严|特稿精选

美国能源部终止223个清洁能源项目 涉及75.6亿美元补贴

时隔5年 中印10月底恢复直航

特稿|亿万富翁衡阳亡命脱逃记

海航高管家族的裙带交易|前事·后事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