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迈向中等发达国家:“十四五”经济回顾与“十五五”增长目标测算

2025年09月22日 16:06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注册会计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清华大学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获新财富宏观经济最佳分析师。2023年7月受邀参加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并做发言。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政策。
罗志恒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注册会计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清华大学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获新财富宏观经济最佳分析师。2023年7月受邀参加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并做发言。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政策。

“十五五”期间可考虑围绕5%的名义GDP平均增速提出一揽子目标体系,实现一揽子目标的可行路径和重点包括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服务消费、稳定基建投资,以及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
news 原图 数字智能生产车间。图:徐珊珊/中新社/视觉中国

  “十四五”(2021-2025年)行将收官,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决定性五年。本文在分析“十四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成就与特征的基础上,围绕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愿景,测算了“十五五”期间名义GDP增速的底线要求和理想水平,并就“十五五”期间是否需要制定经济增长目标、应制定哪些目标、如何完成目标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十五五”规划制定和相关政策储备提供参考。

“十四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回顾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篇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经受了复杂严峻的内外部挑战。虽然面临多重挑战,“十四五”时期的中国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预计到“十四五”末,中国名义GDP总量将超过140万亿元,比“十三五”末增加35万亿以上。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许金玲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