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资本市场的“十五五”:从100万亿到200万亿

2025年09月17日 15:29
“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需要推动社会观念转变,认识股市对经济增长、提振消费、扩大投资、推动创新和转型的重要意义,让普通家庭分享资本市场成长红利
资料图:北京证券交易所。图:视觉中国

  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2024年9月24日是一个真正的“分水岭”,其意义应超过1999年的“5.19”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自此以后,人们普遍认为长期牛市已上升为国家意志,资本市场也被正式纳入宏观调控。

  9.24以后,中国股市经历了一年的脉冲、震荡和调整,最终走出新高。这一进程不仅是市场自身的波动,更是宏观调控、监管与海内外投资者多方磨合并走向成熟的过程。如今,中国资本市场牛市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长期牛市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流动性环境支持?需要怎样的监管环境和社会认知环境?如何让“中国牛”跨越“十四五”、穿越“十五五”?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肖子何

推广

滕泰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沃顿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华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民生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2012年发表《新供给主义宣言》,最早呼吁供给侧改革,是新供给经济学、软价值理论的提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