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注册会计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学博士。先后就职于建信基金、国泰君安证券、恒大研究院,恒大研究院原助理院长。曾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宏观经济第三名(团队),著有《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任泽平、罗志恒 著)。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政策。
财政政策应尽快发力,支出政策优于收入政策,应该尽快发行特别国债,我们大概测算了一下,起码要有2万亿规模专项用于三大任务
展望未来出口形势,出口再难重现2021年的热度。4月是出口加速回落的低点,虽然疫情对出口的冲击将在5月边际缓解,但或难再回到两位数的增速
房地产市场低迷对一季度地方财政收入的冲击逐步显现,房地产相关税收及土地财政压力较大;如果疫情持续蔓延,二季度地方财政可支配财力增速下行,抗疫和纾困支出增加,形势严峻
当务之急还是统筹疫情防控与物流畅通,保证关键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生产、稳出口、保民生、稳预期
支出已发力,收入冲击将在二季度
一季度4.8%的增速主要是建立在今年1-2月增速较强、去年低基数以及基建发力的基础上,而这些因素仅基建将在后续仍将持续,其他均将对经济形成拖累
医疗资源的完备程度不仅决定了一个城市、地区医疗系统的抗压能力,更成为制定防疫政策的重要依据
会议坦承国内外形势发展“超出预期”,首次明确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内涵,“稳增长”的核心是“保就业”和“稳物价”
当前经济面临疫情反弹、地产下行、输入性通胀、欧美货币政策收紧四大风险,中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面临生存困境,民生压力显著增大
历史经验显示,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时,新兴市场面临多重压力叠加,严重情况下引发了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土耳其货币危机。本轮美元加息周期又将如何影响新兴市场
当前房地产形势依然严峻:居民观望情绪仍浓、房企拿地保持谨慎、地产销售投资仍较低迷、房企债务风险仍存
土地财政的实现依赖于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分税制和住房市场化改革都只是促成因素之一。政绩考核机制才是问题的关键
近十年,A股没有充分发挥“晴雨表”的功能,以上证指数为代表的股指原地不动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不能简单将部分省份接受的净补助理解为对其他省份的“抽血”
从全年来看,基建投资面临两重矛盾:一是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与严控地方隐性债务以及避免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的矛盾,二是专项债发行放量与项目边际收益下行及财政可持续性的矛盾
各行业景气与否,将直接影响居民的就业、收入和消费,身后又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全民福利,当前经济的非对称恢复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随着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变迁,中国区域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继东西差异之后南北差距加大,东北崛起任重道远
2022年各省份重点围绕提升投资、提振消费、产业升级、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共同富裕、安全发展七大方向开展工作
全球步入加息周期的原因是发达市场抗通胀,新兴市场防风险;影响是美债实际利率上行、美股杀估值,新兴市场承压
广东各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极分化,首末位收入之比达195倍,非珠地区财政压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