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化债与化险

2025年10月10日 17:20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注册会计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清华大学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获新财富宏观经济最佳分析师。2023年7月受邀参加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并做发言。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政策。
罗志恒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注册会计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清华大学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获新财富宏观经济最佳分析师。2023年7月受邀参加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并做发言。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政策。

化债不等于化险,化险不等同于压降债务规模,经济上行期宜“清偿式化债”,经济下行期宜“接续式化债”
news 原图 十几年来,各界对于地方债务及其风险问题的讨论一直在进行,中央一揽子化债的部署也在持续化解债务风险。图:视觉中国

  从三大微观主体角度分析地方债:债务问题事关地方政府能力和积极性,进一步影响企业和居民预期

  看待地方债务问题,不能仅从流动性风险和金融风险(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角度去看,更要看到地方政府债务的妥善处理事关经济平稳运行。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增长5.3%。但是进入三季度后,经济再度承压,这其中有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费不振的问题,也有政策靠前发力从而下半年政策力度相对不足的问题。上半年经济增长确实一定程度上源自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的支撑,比如上半年的“以旧换新”撬动消费、“两重两新”带动制造业和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上半年集中发力,下半年力度自然减弱,带动经济承压。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肖子何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