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从1万迈向2万美元之路
虽然增速放缓,中国正在从原来过快增长的模式走向高质量增长的模式。中国极有可能比较快速地跨过转型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有阵痛,但是有巨大的空间
2019年06月25日 10:27
接管包商银行:金融供给侧改革提速信号
该事件表明金融供给侧改革正在实质推进,这将加速银行间的接管、并购及重组等活动
2019年05月25日 12:45
银行与投行的终极融合
近期市场关注我国银行和券商整合的可能性。尽管这需要政策的突破,甚至短期可能对金融机构经营产生冲击,但长期应从中国融资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更高层面综合评估其影响
2019年04月04日 10:56
银行权益定价三个锚(一):估值中枢在哪里
从DDM出发,对股息支付率、股息增长潜力、ROE中枢、权益折现率四个因素的预期是影响银行权益定价的核心因素
2019年03月12日 13:05
科创板展望:可能的分层路径与制度猜想
科创板目前按照市值的大小对营收、利润等方面提出逐层变化的要求,这点与纳斯达克较为一致。不同的是科创板目前暂未设定分类标准,建议在符合上市的公司中进一步的分类标准,可以参照纳斯达克
2019年02月25日 18:05
科创板影响:助力科创企业产业结构升级
资本市场的传统产业为主与实体经济的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之间形成巨大分歧。从实体经济情况来看,科技产业正在快速增长并且在未来具备进一步增长的潜力
2019年02月18日 17:27
科创板展望:有多少制度红利空间可以期待
沿着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满足企业上市融资需求、保证市场足够的流动性和建设健康市场长效机制的目标出发,我们认为科创板落地之后,未来可能在三个方面有突破
2019年02月18日 16:57
科创板:以史为鉴,这次哪里不一样
从新三板从火爆走向冷却,交易量经历快速下滑的历史经验,看科创板作为增量市场的政策意义以及对存量市场改革的意义何在
2019年02月18日 16:13
从科创板征求意见稿读到了什么
科创板针对的公司主要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科创板的制度亮点体现在四个层面
2019年02月18日 15:42
上市公司为何亏损:近期财务恶化情况分析
盈利预期差距并不是直接来自于行业景气下行,商誉减值是其业绩变脸的主要原因
2019年01月31日 10:36
为什么注册制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改革
应进一步在上市门槛、审核、定价配售、投资者门槛、公司治理、交易机制、退市制度等多个方面提供配套举措,这会带来新一轮资本市场发展红利
2019年01月25日 15:39
银行资产负债配置问卷调研报告(三):资产配置
60%的受访者认为2019年全年信贷的增量要高于2018年,其中非银的看法更加乐观一些。然而,我们认为今年贷款的增量可能未必那么乐观
2019年01月18日 18:18
银行资产负债配置问卷调研报告(二):资本管理
2019年,以成熟工具(二级资本债、优先股)作为基石,创新工具(永续债)作为有益补充是可行的资本补充策略。至于核心一级资本,银行各自凭借禀赋突围的同时,政策层面应有更务实的准备
2019年01月18日 17:43
银行资产负债配置问卷调研报告(一):负债及流动性管理
即便在相对充裕的资金面环境下,银行负债成本的下行空间可能并没有那么大。而对于存款,受访者的观点普遍不乐观,约8成都保持谨慎
2019年01月18日 17:32
没有风口,企业未来靠什么(三):哪些领域会有“红包”
2019年需重点关注三条主线:一、政策红利催化下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资源集中后的“三新”产业的头部公司;三、跑对赛道布局产业互联网的To B服务商
2019年01月04日 14:30
没有风口,企业未来靠什么(二):2019如何演绎
在需求增长乏力、资本扩张受到约束、外部资金对企业可持续性的盈利能力重视程度上升的背后,企业面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2019年需要主动转型、打破边界以适应外部环境
2019年01月04日 14:06
没有风口,企业未来靠什么(一):2018三大主导逻辑
2018年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发生了三点重要的变化,企业发展模式随之而来开始“纠结”
2019年01月04日 11:31
2019革故鼎新:政策底、经济底和市场底的关系
稳杠杆不是通过降息扩表,而应该是扩表但不降息,减税才是良方
2018年12月06日 19:36
金融周期下的新机遇
从全球来看,最大的挑战无非两个:第一个是全球缺美元,第二个就是境外缺人民币。如果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可能会有非常大的发展机会
2018年12月05日 10:11
2019牛市三大前提(三):放水养鱼
在一致的悲观预期之下,走出市场底部、启动牛市还依赖于增量资金入场。本轮的增量资金大概率来源于银行、保险等长期资金
2018年10月19日 18:31
加载更多
乔永远
乔永远,博士,首钢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万物研究院创始人。曾任兴业银行首席策略师,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策略师,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等。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研究、大类资产配置策略、金融及产业发展研究等。曾获得新财富(第一名)、水晶球、金牛奖、保险资管最受欢迎分析师大奖,广泛参与宏观与监管相关研究讨论。兼任上海政协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特邀成员,北京大学金融校友联合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专栏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