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研究主管,负责智库研究工作,新经济指数、中国气候指数等项目负责人。曾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学和研究方向包括数理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理论和实证专家。清华大学经济学学士,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
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和服务业PMI同步延续下降趋势,制造业海外需求疲弱,价格指数高企
2021年1月,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NEI)录得27.3%。海内外疫情不同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贸易战的负面影响
财新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PMI从高位回落,但仍显著高于荣枯线水平,后疫情时代市场供求维持复苏态势
2020年12月,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NEI)录得28.1%,较上月下降了2.1个百分点,并降至2019年6月以来的低位
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和服务业升至十年来高位,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势头强劲。供给、需求同步复苏,企业家信心维持高位,就业市场明显改善
2020年11月,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NEI)录得30.2%,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新经济行业入职工资已回到疫情初期水平
财新中国制造业、服务业PMI双双升至十年内高位,恢复势头强劲。服务业就业强于制造业,海外疫情令外需承压
2020年10月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NEI)录得29.5%,仍处在后疫情恢复期
财新中国制造业、服务业PMI双双维持高位,疫情后经济恢复势头强劲。制造业就业指数年内首次站上荣枯线,但就业市场总体仍较疲弱
2020年9月,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NEI)录得28.9%,较上月下降1.6个百分点,劳动力相关指标显示目前就业形势不容过分乐观
8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在扩张区间继续上升,生产、新订单指数表现突出,供需两旺,外需在疫情后首次站上荣枯线,就业仍存隐忧,服务业就业已率先回暖
2020年8月,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NEI)录得30.4%,总体仍维持2019年初以来的高位,显示出新经济在疫情后较强的修复能力
财新中国制造业PMI继续在扩张区间回升,生产、新订单、库存指标强劲,外需有所拖累,就业仍位于荣枯线以下
2020年7月,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NEI)录得31.5%,较上月小幅下降0.6个百分点,仍维持2019年初以来的高位
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升至今年年初以来高点,服务业亦加速恢复。制造业服务业就业指数均继续处于收缩区间,就业压力犹在
2020年6月,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NEI)录得32.1,已是2017年9月以来的最高值
2020年5月,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NEI)录得31.1%,复产复工继续推进,商场人流量较疫情前仍处低位
制造业、服务业从疫情中修复,供给恢复强于需求,服务业强于制造业;外需拖累明显,就业问题仍是重中之重
2020年4月,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NEI)录得32.1%,保持上升势头;制造业复产复工相对稳健,服务业较为弱势,湖北、北京、黑龙江等地恢复率有待提高
各方面数据综合显示,目前经济复工率在70%左右,制造业恢复情况优于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