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切尔诺贝利30周年:不能忘却的镜鉴

2016年04月25日 16:42
30年时间对个人来说足够漫长,可对于一个国家要摆脱核事故的梦魇,还远远看不到尽头

  【财新网】(专栏作家 王亦楠)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海牙国际核安全峰会上首次阐述中国核安全观时强调,“荷兰哲人伊拉斯谟说过,预防胜于治疗。近几年,国际上发生的重大核事故为各国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今年正好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30周年。30年时间对个人来说足够漫长,可对于一个国家要摆脱核事故的梦魇,还远远看不到尽头:昔日繁华富庶的土地变成了总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当年修建的水泥石棺早已开裂,今日的乌克兰不得不集全世界的智力、财力建造一个更大的拱顶来包裹石棺。即便如此,工程人员预计未来100年时间仍无法确保安全。此间,如何防止放射性物质渗入地下水、湖泊,始终是悬在乌克兰政府和民众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潇

王亦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1996年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取得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于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取得科技哲学博士学位。自2001年开始一直从事中国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主要涉及节能(电力系统、煤炭清洁利用等)、新能源(天然气、核能)及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电动汽车与清洁交通、城市垃圾处理、能源管理体制和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