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政策的非预期陷阱:体制机制视角

2020年06月18日 10:00
 

  *缪延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廖岷,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所在单位的观点。

  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脚步没有停止。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新旧矛盾集中凸现,这对于我们的政策设计和执行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改革政策举措的有效性问题,我们选取一些案例进行了跟踪研究。我们在研究中观察到一些新的现象:各个领域在继续推进改革、破解难题的同时,一些政策措施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政策设计之初并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即非预期的影响或副作用,本文称之为“非预期陷阱”。比如,民营企业、中小银行、自贸区建设等一些在过去经济转型中推进较为顺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领域遇到了瓶颈;针对环保和治理影子银行等新问题的政策在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这背后有外部冲击因素和周期性原因,也更多折射出我国的体制机制仍然需要在转型发展中继续改革完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视分析这些政策的非预期影响,深入理解其背后的体制机制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于探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吴秋晗

推广

缪延亮
现任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师和研究部执行负责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此前,曾出任中央外汇业务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外汇局局长高级顾问和中央外汇业务中心研究主管,亦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任经济学家,参与欧洲债务危机救助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