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陕西:“三秦大地”的财政形势与债务特征

2023年06月02日 10:27
陕西对中央财政的净贡献为负,省本级收入占全省比重偏高,采矿业对税收收入的贡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关中五市财力占比近六成,对土地财政依赖程度较高,部分区县债务负担较重
2023年3月28日,陕西榆林,满载煤炭的列车从国铁西安局靖边东站缓缓驶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陕西省呈现出“采矿业强、制造业弱”的特点。图:视觉中国

  陕西作为中国传统重工业基地,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和有色冶金等产业较为发达。伴随经济持续恢复、煤炭价格高位运行,以榆林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地市经济增长颇多,2022年陕西省GDP总量突破3万亿大关,在全国排第14名;同比增长4.3%,增速跃居全国第6。

  但在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国内能源革命如火如荼的背景下,陕西经济和财政形势仍有隐忧。一是全省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倚煤,与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不相适应,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产煤区经济高增的同时非产煤区增长乏力。二是省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坐拥“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地区经济发展条件较好,工业规模大、基础较好、综合实力强,是全省最主要的工业区。2022年关中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陕北、陕南的2.3倍、4.8倍,省内“一省三世界”现象较为突出。三是陕西不靠海、不沿边,在与其他城市群都市圈的竞争中,长期面临“孔雀东南飞”的窘境。四是省会西安快速崛起为全国中心城市,2022年城市首位度达到35%,但对省内其他地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尚未从“虹吸”转为“辐射”。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影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注册会计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学博士。先后就职于建信基金、国泰君安证券、恒大研究院,恒大研究院原助理院长。曾获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宏观经济第三名(团队),著有《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任泽平、罗志恒 著)。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