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魏尚进: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如何影响全球市场

2024年06月18日 10:30
如果世界主要国家能够就电动汽车的生产,从管理气候变化角度出发,进行协同的补贴与碳排放税进行谈判,世界将会变得更好
苏州,太仓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国产品牌燃油车及新能源车准备装运。图:视觉中国

  2024年6月12日,欧盟根据其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的估算,宣布了对中国纯电动汽车的“临时”关税。这些关税是在欧盟经过数月的调查之后确定的,并会加在当前已经有的10%关税之上。之所以称其为“临时”补贴,是因为如果中国生产商能够拿出证据证明实际补贴更低,关税可能会被下调。另外,如果欧盟能够与中国政府达成协议,以某种方式减少中国电动汽车对欧洲的出口量,这些关税也可能不实施。

  关税的具体数额体现了欧盟专家对中国汽车生产商在整个供应链中获得的各级政府补贴总额测算的上限。欧盟的调查团队首先向所有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发出了合作要求。在那些承诺合作的企业中,调查团队选择了三家公司进行深入分析,它们分别是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杭州的吉利以及上海的上汽集团。他们广泛审查了这些公司的记录,并与公司内部人士及行业专家进行了访谈。随后,调查团队得出结论:比亚迪的补贴率为17.4%,吉利为20.0%,而上汽集团为38.1%,并据此宣布了相应的关税。对于那些已经承诺合作但未被选为样本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临时关税被设定为上述三家公司补贴率的加权平均值,也就是21%。对于那些未承诺合作的纯电动汽车企业,将按照最高的38.1%的税率征收关税。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边放

推广

魏尚进
魏尚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及国际关系与公共政策学院终身讲席教授、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访问教授,曾任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与区域合作局局长、哈佛大学公共政策副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研究局助理局长。在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宏观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等领域有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与高引用率的学术贡献,曾获2019年度当代经济学奖、2015年度与2020年度孙冶方经济学论文奖、2014年度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论文奖、2016年度与2020年度浦山世界经济优秀论文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