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制造业投资框架“大迁移”

2024年08月27日 11:34
2022年以来无论是“表层”盈利、还是“底层”供需再平衡等逻辑,均无法解释本轮强劲制造业投资,首先表现为需求对制造业投资的指引性明显弱化
2024年8月14日,江苏南通,工人正在生产特微型轴承。图:视觉中国

一问:制造业投资框架的“表”与“里”?

  传统的制造业投资框架认为盈利是驱动投资的核心来源,但盈利驱动只是表层逻辑。相比于基建地产等更依赖杠杆资金的模式,制造业投资更依赖自有资金。反映在数据上,制造业投资自筹资金占比高达近90%,明显高于基建地产占比(60%以下)。虽然自筹资金同时包括自有资金和部分未统计在“国内贷款”中的非标融资,但考虑到制造业投资中国内贷款占比仅6.6%,明显低于基建地产近20%的水平。以此推断,制造业自筹资金中借入资金或相对较小,更多为自有资金,即企业盈利,这也是市场认为盈利驱动投资的原因。但从数据上来看,盈利增速与制造业投资增速却并不匹配。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鲍琦

推广

赵伟
赵伟,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保险资管协会 ”IAMAC资管百人“专家库专家、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理事,国家会计学院CPA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理事、学术顾问等。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专硕校外导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研究员、专硕导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水晶球最佳分析师、金牛奖最具价值首席分析师等。代表性著作《转型之机》、《蜕变·新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