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救市政策的效应与挑战

2024年10月31日 10:29
目前以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为辅,虽初见成效,但为避免昙花一现,外界期待会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更多经济社会结构改革政策的出炉
资料图:北京,中国财政部。图:视觉中国

  中国自9月24日推出一系列救市政策方案,政策推出后第一周(周二至周五)沪深300指数上涨15.28%;其后虽有震荡,但至10月25日的一个月间,沪深300涨幅23%,港股则上涨13%。对照同期间新兴市场2%,以及全球0.47%的涨幅,中国这一波政策显然发挥效应;但效应的持续则有待强而有力的财政政策,以及经济结构改革的成功。

  首先,虽然政策效果第一步显示在股价上,但股价反映的究竟是企业未来的获利情况,也奠基于整体经济未来的发展。因此政策是否能达到“稳经济”的目标,还是最关键的。唯有经济稳定,才能增加就业、提高薪资,重建信心,创造民间消费及投资持续成长的正向循环。

  尤其,中国今年前三季的经济年增长率(5.3%、4.7%,及4.6%)虽仍高于今年全球平均的预估值(3.2%),但已与和新兴市场平均值(4.3%)十分接近。一年多来的物价变化亦显示警讯。今年8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涨0.6%,9月份续降至0.4%;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更自8月份的年跌1.8%,扩大至9月份的2.8%。物价下跌不但造成企业获利受损,更可能造成通货紧缩(通缩)的预期心理,陷入自我实现的恶性循环。为避免陷入通缩泥沼,此时为景气加油门的政策推出,实有必要。

  其次,这一波中国救市政策目前以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为辅;虽初见成效,但为避免昙花一现,外界期待会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更多经济社会结构改革政策的出炉。一般而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具短期刺激效应,但在民间消费及投资等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果往往不如财政政策。

  检视中国9月以来多项货币及金融政策,可见其庞大的规模及对股市房市的支持。除了调降0.5%存款准备金率至6.6% (等同释出1万亿人民币流动性),以及调降7天期政策利率自1.7%至1.5%之外;首次推出的“互换便利”允许金融机构以手中债券、ETF、沪深300成分股作为抵押,向人行换取国债、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人民币。以此换得的国债,还可再次抵押获得现金,且限制此现金必须投入股市;因此能创造资金投入股市的乘数效果。此外,人行以相当低的利率(1.75%)贷款给商业银行,借以供应商业银行放款给企业进行股票回购,首期额度3000亿人民币,并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鼓励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

  房市的振兴方案亦多有着墨。除了调降存量房贷利率0.5%(家庭利息支出估计将因此减少1500亿人民币),另调降第二套房自备款比例,调高住房再贷款比例,支持地方政府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土地,及支持收购存量房等措施。但这些相关措施虽有助于减轻民众房贷压力,却可能对于解决房地产问题效果有限。因为大陆目前房市最大问题是许多建商当初已完售,但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完成建案。对此,中国推出“保交楼”系列措施,期能让建商确实完成建案并交屋;但此部分资金缺口极为庞大,初步估计需要3万亿至4万亿人民币的资金挹注;未来是否推出强而有力的财政政策,也因此被强烈期待。

  最后,就助房产业之外,财政政策的重点更在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依赖“土地财政”作为收入来源,这几年来隐性的“表外负债”因此随着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大幅攀升。中国财政部今年10月12日的记者会中虽并未提出具体数字,但却强调“中央财政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并宣布将以发行超长期国债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增发额度则待11月初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布。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减轻后,城镇化及户口制度改革的持续推动,社会安全网的加强建构,更是维持中国长期经济成长的必要条件。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许金玲

推广

刘忆如
刘忆如博士,现任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兼任教授、北威国际集团董事总经理。曾在台湾担任“财政部部长”、“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两届“立法委员”、中信金首席顾问、美国亚洲协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委员、香港政府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及日本大和总研全球首席经济顾问。曾任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长,并曾任教于纽约、澳洲等全球多所大学;为台湾大学政治系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企管硕士暨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