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道德审判异化市场理性:警惕商业泛道德化竞争

2025年05月14日 12:23
以法治厘清底线,用创新定义高度,让道德回归契约精神与职业伦理的本来维度。唯有挣脱道德洁癖的枷锁,市场经济方能释放其最本真的活力
将企业间正常的市场竞争简化为道德高低的二元对立,无异于中世纪猎巫审判,完全丧失了理性。图:视觉中国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制度设计,其核心机制是通过价格信号引导生产要素流动。这个系统中,企业家的核心使命是发现市场机会、优化资源配置、创造经济价值。市场经济的伟大之处在于能够将分散于社会的个体知识,也就是分散的市场信息,通过价格机制进行层层传导,最终形成自发秩序,并转化为有效的经济秩序。这种秩序建立在契约精神和法治规则之上,而非道德完美主义,过度的道德评判必然会扭曲价格信号和经济秩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过一段无比正确的话:“如果我们将经济成功的标尺错误地聚焦于道德完美而非效率与创新,就会扭曲市场的本质功能,最终阻碍社会整体福祉的提升。”(《全球化与其失灵》,2020)斯蒂格利茨点出了泛道德化竞争的本质,企业或企业家过度依赖道德标签进行自我标榜,或将道德标准泛化至商业决策、竞争行为及社会评价中,导致道德评判脱离实际、异化为竞争工具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的现象。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许金玲

推广

翁一
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专注于政治思想史、经济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