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如何理性对待初创企业的融资估值

2025年08月01日 13:05
当数据沉默时,价值在行动中生长:初创融资应聚焦里程碑,而非执着估值数字
在一级市场投资早期科创企业,面对业绩真空与流动性缺失的双重现实,过度执着于一个虚幻的“公允”精确估值,非但不切实际,更显迂阔。图:视觉中国

  近期,多位投资人、创业者与我探讨初创企业,尤其是科创企业的估值难题。创业者们深信其核心技术蕴含颠覆潜力,将开拓广阔市场乃至重塑人类生活方式;加之国家政策对科技创新的鼎力支持,期望获得较高估值顺理成章。投资人也渴望搭乘这波以AI、机器人为代表的创新浪潮。然而,双方对价值的心理标尺常存显著鸿沟。寻求“公允”估值成为共同诉求,但或许,转换视角方能照亮更优的解决路径。

  理性而言,资产估值核心由两大因素锚定:未来现金流的预测与交易博弈中的供求关系。现金流预测的基石,在于企业过往及当前的业绩数据——企业越成熟、行业越稳定,预测越可靠。但对初创企业而言,运营历史几近空白,盈利无从谈起,商业模式仍在试错迭代,传统估值模型(如DCF)赖以生存的数据土壤荡然无存。此时强求基于数字的精确估值,无异于缘木求鱼。这如同在新生儿中甄别未来精英:面对一张白纸,精准预判谁将步入顶尖学府何其艰难?故对初创企业生搬硬套传统估值,显然非明智之举。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肖子何

推广

杨庆宏
伊利诺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与伦敦商学院EMBA,资深华尔街投资人,现代科技专家。十余年保持对冲基金的一流业绩。2013年至今在联合国南南合作办担任首席经济与投资专家,主要负责南南合作中战略投资、PPP和可持续发展。在加盟联合国前,拥有13年在美国华尔街的成功投资经验。现任教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EMBA的价值投资和市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