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2005年春,一个由“保守派学者和政策领袖”组成的评选委员会选出了19世纪和20世纪“最危险的书籍”,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那部出版于1936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赫然在列。实际上,它还不仅只是上榜而已,而且排名很靠前,甚至超过了列宁的著作。
如果凯恩斯泉下有知,他很可能会对此感到高兴。在《通论》最后一段那流传极广的名言中,凯恩斯这样写道:“即使撇开这种当代的心情不谈,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们的思想,无论是对是错,都比一般所认为的更有力量。实际上,统治这个世界的就是这些思想,而极少是其他什么。讲求实干的人,自以为可以完全不受智识力量所影响,实际却往往是某位已故经济学家的奴隶。当权的狂人,听信的是无稽之谈,他们的那种狂暴行为,其根源往往出自几年以前某一个不入流的作家的蹩脚之作。可以肯定,与思想之润物无声相比,既得利益集团的力量是被大大夸张了的。诚然,这种影响不是即刻发生的,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是因为,在经济学和政治哲学这些方面,一个人到了25岁或30岁以后,很少再能接受新的理论,所以,公职人员、政客,甚至鼓动家所运用的思想,不可能是最新的。但是,无论早晚,不管好坏,危险的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