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美税制及税负比较(2023)
全口径宏观税负与美国基本相当,但中国企业税负感重的原因是,间接税占比高,叠加综合经营成本偏高
2023年11月30日 16:18
中美财政政策比较:实施方式、效果与未来空间
由于中美的税制结构、发展阶段以及政府间关系差异,中美在财政政策实施主体和方式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2023年11月23日 15:59
如何理解10月经济数据的两大分化
当前经济总体仍处于持续恢复之中,但也反映出经济是结构性恢复,而非全面恢复,需要政策持续发力稳增长
2023年11月16日 08:45
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为何背离?如何化解?
当前经济仍处于疫后恢复过程之中,是结构性恢复而非全面恢复,宏观总需求不足、微观主体信心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经济恢复没有惠及全部微观主体
2023年11月13日 14:16
美债收益率缘何大起大落
美债收益率或将持续在高位震荡,真正的拐点可能要等到经济形势进一步明朗
2023年11月10日 10:26
打破3%赤字率约束,财政转向投资消费并重
财政纪律靠的不是任何一条线或者某个数据,而是靠完善的财政管理制度和激励问责机制
2023年11月08日 19:00
美国2008年房地产危机的成因、处置和启示
以美国为鉴,比较中美房地产风险的差异,提炼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的启示,探寻中国房地产业行稳致远之道
2023年11月06日 14:33
中小银行的金融风险与治理
中小银行整体呈“量多质弱”的特点,较国有大行和股份行而言,抗风险能力较低,且高风险机构聚集
2023年11月02日 13:17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从过去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格而来,提出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核心主题包括强监管、防风险和促发展
2023年11月01日 11:10
中国历次调整预算和发行特别国债比较
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政策和财政警戒线,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五次调整预算和三轮新发特别国债
2023年10月30日 11:38
如何看待增发1万亿国债
针对下阶段尤其是明年的财政政策,建议打破3%赤字率约束,以支出政策为主、收入政策为辅,推动政策方向从重投资转向投资与消费并重,增强财政政策不同方式的系统集成性
2023年10月25日 10:40
经济下行压力最大时刻已过
经济数据回暖有助于提振信心和预期,但也应注意到,当前还是结构性恢复而非全面恢复,宏观总需求不足、微观主体信心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2023年10月18日 21:49
如何看待特殊再融资债券重启
特殊再融资债券的实质是债务置换和隐性债务显性化,短期有利于避免债务到期引发的流动性风险,是恢复再融资能力的权宜之计,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债务产生的原因
2023年10月17日 11:33
警惕陷入“减税降费陷阱”
要充分认识到减税降费不是万能的,通过落实法治和稳定政策来解决企业家的期盼
2023年10月16日 13:19
美国房地产发展模式及中美对比
房地产也是美国的支柱性产业,但公众的感知度较低
2023年10月12日 11:43
城投转型的实质与隐性债务测算
合并母子公司后,截至2022年底,3912家城投平台宽口径隐性债务规模为55万亿元。在宽口径隐性债务下,地方政府广义债务率和广义负债率分别为322.5%和74.7%
2023年09月25日 16:27
专项债未来将何去何从
专项债工具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矛盾,既不能完全没有收益,也不能收益过高与市场抢空间;专项债始终没有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存在的必要性及规模扩张的边界
2023年09月22日 10:45
8月金融数据: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市场预期?
资本市场冲高回落的背后更多折射出投资者对于经济是否真正企稳的担忧,金融数据仍存在结构性问题
2023年09月12日 07:49
房地产优化政策:影响、问题与应对
一二线城市销售将好于三四线城市,新房和大户型二手房销售将好于老破小,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对房地产市场影响不大
2023年09月04日 16:45
活跃资本市场靠什么
资本市场一朝一夕的活跃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投资者殷切期盼和监管初心,更重要的是完善基础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久久为功,促进资本市场长久繁荣
2023年08月28日 15:54
加载更多
罗志恒
罗志恒,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注册会计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清华大学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获新财富宏观经济最佳分析师。2023年7月受邀参加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并做发言。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