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帆,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及宏观经济主管,同时也是CIO亚洲投资委员会及CIO新兴市场投资委员会的成员;拥有美国乔治城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国浙江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2015年11月加入瑞银,担任财富管理大中华区首席投资总监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自2007年以来在多家金融机构担任过首席经济学家一职。加入瑞银之前,她在海通国际任研究部主管及首席经济学家,负责 H股研究。此前她在中信证券任首席经济学家,在法国法盛銀行任中国经济学家,以及美银美林亚洲任股票研究策略师。
基于2023 年三季度中国将全面重新开放以及房地产市场尾部风险可控的预期,2023 年GDP 增长有望回升至5%左右
预计亚洲的通胀将在三季度见顶,达到5%–6%的水平,到年底前下降大约100个基点
鉴于目前楼市情绪疲软,房地产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松绑以支持销售,比如进一步下调房贷利率以及在受影响的城市放宽限购政策等
中美CPI通胀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两国为应对疫情影响而推出的政策刺激的侧重点不同
新冠疫情给亚洲主要城市间的人口流动模式以及当地房地产市场带来变化
在全球努力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双重挑战之际,部分地区可能迎来“核电复兴”
目前的宏观形势较20世纪70 年代滞胀时期良好,预计美国经济有望在2022年增长约3.5%,失业率低于4%,通胀也将从2022 年的6.4%下降到2023 年的1.7%
亚洲宏观经济动态转差,下行风险已经加剧,但今年余下时间亚洲整体环境将呈现平稳放缓的局面。随着政策宽松的影响开始传导至经济领域,中国经济增长应在下半年走强
亚太区面临两大风险,即:能源价格升高以及货币政策紧缩
零售、生产和GDP等经济数据都说明,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奥密克戎可能仅会令亚洲GDP增长轻微下滑大约0.1%
在元宇宙大范围普及并产生经济效益前,必须先熬过幻灭的低谷
步入2022年后,我们保持亲风险立场并看好亚洲(日本除外)股票
随着企业和政府等各界越来越高的关注度,技术ABC正处于普及率曲线的拐点
随着政策制定者愈发注重数据安全,科技公司盈利增长难免有所冲击。然而,随着大部分风险已计入价格中,机会也将会浮现
预期亚洲本地复苏将在2021年四季度或2022年一季度重新开始,具体时点取决于恢复出行活动的意愿及能力
除疫情以外的其他因素正在动摇金融市场,其中许多因素的影响力还在增强
鉴于全球需求加速增长、供应面临瓶颈以及宽松政策延续,预计亚洲制造业生产将持平于或略高于趋势水平
随着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这为全球经济和相关公司带来了双赢的局面。潜在的受益者包括两国的智能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科技领域
基准情景下,预计发达经济体的GDP将在2021年底前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美国甚至可能在二季度达到此目标
预期下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速将达到5.5%–6%,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消费和服务业逐步复苏、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以及强韧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