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要达到这一目标,亟待机制创新。
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之前,实施的是“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我们对国际社会承诺了30年碳达峰、60年碳中和,继续沿用“能耗双控”就和“双碳目标”脱节,所以要转型。但碳排放不是实际测定的,还是要从能耗去换算。换算,就要用到“碳系数”。烧一吨煤,排放了0.6吨碳,这个0.6就是碳系数、或叫“碳因子”。对于煤、气、油等,每一种类用一个平均的碳因子就能大致准确地换算。而电碳因子的变动就很大。因为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的比重很高,光伏发电在一天里的波动范围很大,中午光伏发满了,电碳因子可能只有0.1;晚上光伏停了,电碳因子可能会升到0.7,变化范围达到六七倍。如果用一个平均的因子去换算碳排放,就像用“年平均气温”换算“穿衣量”,准确度很差。只有用“动态电碳因子”,才能准确反映。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