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研究顾问,历任广东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东莞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中国债券研究所所长,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研究负责人,大连股权交易中心董事、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董事。曾获广东省“千百十”省级人才,深圳市领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专家,多年致力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与宏观固定收益的研究。
整体来看,由于海外央行乐见通胀升温,偏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有较大概率推动通胀率进一步走高,再通胀交易短期难言结束
随着新冠疫苗的陆续上市与接种,全球新冠疫情确实可能出现了一定转机。无论是从日新增病例数、还是从重症患者数量与占比,当前的新冠疫苗确实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而率先进行大规模接种的国家将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拜登倾向于把中美关系定性为竞争关系,这将与特朗普政府崇尚的“零和博弈”以及“冷战思维”区分开来。短期内对华问题并不是拜登政府的首要目标,目前的行政令以及国会博弈都明显围绕着国内疫情以及经济。在拜登政府处理好这些之前,中美贸易格局可能将维持现状
202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主要是因为中国疫情防控领先、经济率先复苏以及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展望2021年,预计中国外资流入将保持增长趋势,主要流入金融业、高技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行业
2020年再融资新规的实施,标志监管政策从之前强监管转向适度放松,重新激发了再融资市场的活力,增加投资再融资市场的吸引力
当前两融余额已创阶段性新高且有继续快速上升的趋势,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也处于相对高位,需关注两融业务可能增加近期证券市场的波动率,放大市场风险
短期内,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将维持一定力度,以对冲疫情负面影响。在经济回升、消费受抑制、政策观望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短期内债市预计呈震荡格局
经贸格局方面,拜登上台后需要优先处理国内疫情以及国内经济问题,所以短期内中美贸易大概率将维持现有格局
考虑到2020年驱动人民币汇率升值因素的动能正在减弱以及政策工具箱丰富令人民币汇率能够保持在均衡水平附近震荡,2021年人民币汇率破6的概率偏低
2020年四季度产能、投资和进出口进一步复苏,但消费由于秋冬季国内疫情反弹复苏放缓。经济结构上,新经济正呈现快速发展之势
一方面是工业活动回暖,另一方面则是基本工业金属库存经历2018年以来的持续去库存后普遍处于低库存状态,库存低位化对有色金属价格形成实质性支撑
由于新冠病毒株变异大大增强了其传播力度、也提高了全球抗疫的难度,同时,近期陆续上市的新冠疫苗是否能够有效应对新的病毒株也有待验证,全球疫情迎来拐点的不确定性和难度都有所加大
政策不急转弯,短期内将为债券市场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助于债券市场企稳走强。从中长期来看,较慢收紧的货币政策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经济上行动能,可能推高经济所能承受的利率上限
货币和财政政策逐步从疫情状态中退出,社融见顶,2021年将是信用收缩之年,但幅度有限
拜登胜选不会扭转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但“新冷战”的风险将明显降温
虽然美国经济数据出现一定分化,但预计2021年复苏将会持续,疫苗以及新刺激方案何时能落地将是复苏力度的关键因素
未来A股与港股的估值差异预计将会缩小,但AH股的溢价现象短期内并不会彻底消失,预计将在合理的区间内持续波动
整体来看,2021年债市投资机会需要耐心等待,在密切关注央行货币政策、经济形势、通胀压力变化的基础上守时待机
不同于特朗普政府对于“单边主义”的迷恋,拜登政府将重视国际秩序以及框架的重构
在全球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和海外产能彻底恢复前,中国在海外疫情蔓延扩散期间新增的市场份额、在供应链配套上形成的优势以及区域贸易一体化战略的推进,有望在供给端支撑中国2021年出口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