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T中

如何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增长目标

2025年11月14日 12:26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博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校外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汉青学院、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生导师。2008年加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金融体制改革处(承担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先后参与我国一系列重大金融改革制度设计。2012年至2013年借调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2016年加盟华泰证券,曾任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
李超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博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校外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汉青学院、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生导师。2008年加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金融体制改革处(承担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先后参与我国一系列重大金融改革制度设计。2012年至2013年借调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二局。2016年加盟华泰证券,曾任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

203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以上,小于发达国家的门槛值2.9万美元,因此“中等发达国家”并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而是努力向发达国家门槛的靠近
news 原图 江苏连云港,集装箱公司的工人正在车间生产线上忙碌。图:视觉中国

  “十五五”虽未设年度增速红线,但明确坚持“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远景目标,是中长期增长与结构优化的重要参考锚。

  本文将重点聚焦四个核心问题:第一,梳理全球范围对国家分级的通行标准,以IMF、世界银行、联合国等权威体系为参照框架,厘清国际权威机构分级标准的适用边界与更新机制;第二,回答中国“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概念的来历与政策表达,聚焦国内的政策演变脉络;第三,解析中等发达国家目标的实现路径;第四,研究中等发达国家的真实含义。

全球范围内国家分级的通行标准有哪些?

  2025年10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是在中国语境下的概念,目前国际尚未明确界定该口径,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联合国(UN)等国际组织发布了发达经济体或高收入国家(地区),可作为确认“中等发达国家”的依据,具体而言: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许金玲

观点频道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作者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上述文章及图片。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