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多余的核电
在我们能够看得到的未来,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大幅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还在规划和拟议中的至少5000万千瓦的核电站,应该是完全多余的
2015年11月02日 14:43
治霾:誓言有声,数据无情
从数据上看,北京的减排力度比河北差了大约一半,排名落在了河北后面,不知以后还会不会强调北京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是周边地区输入性污染造成的了
2015年10月19日 10:27
我所知道的德国危险品物流安全措施
在人口和产业稠密区应避免建立大型危险品集装箱中转站。在这些地方装卸危险品集装箱,一般都要控制危险品集装箱的数量,尽快将其运给客户或运至地处人口和产业稀少的危险品集装箱中转站存储
2015年08月13日 20:18
光伏发电补贴将成中国不可承受之重
等到光伏补贴达到全民不可承受之重时,中国政府肯定会不得不对光伏补贴刹车,这对中国的大多数光伏企业来说,也将会是灭顶之灾
2015年08月10日 10:27
北京垃圾处理如何既安全又经济
如果垃圾要焚烧,需要尽快组织研发或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禁止使用已经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垃圾焚烧技术
2015年02月28日 13:52
中国人均碳排放峰值会有多高
如果中国实现承诺,二氧化碳达到顶峰时的人均年排放量不超过9.5吨,年排放总量不超过140亿吨,这是个足够保守的目标
2014年12月17日 12:02
莫忽视机场重大空气污染源
在距APEC会议现场很近的地方,就有一个亟待清除的巨大污染源:首都机场飞机开动发动机在地面等待起飞时造成的空气污染
2014年11月03日 09:08
德国的住房促进政策
德国的基本政策是尽量减少国家对住房市场的干预,鼓励居民自助解决住房,国家仅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资助
2014年10月14日 13:39
碳排放:中国媒体莫人云亦云
中国能源以煤炭为主,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从占世界不足5%,上升到现今29%。但应该看到,中国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事业发展得更快
2014年09月29日 09:05
垃圾焚烧能避免二恶英吗
在中国,真正不受利益相关方干扰的第三方监测尤为重要
2014年08月15日 10:16
垃圾焚烧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垃圾焚烧形成劣币驱良币的恶性循环:污染物排放越低,经济效益越差,而排放远低于标准上限的企业或设计方案,由于成本高而在很多城市丧失竞争力
2014年08月12日 11:25
昆山爆炸事故谁该担责
车间粉末浓度超标,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各个方面都可以查出,但却被所有该负责任的人错过了
2014年08月06日 10:26
环保合规也不能随意建设
即使某个企业的生产过程符合环保标准,也不意味着这个企业可以在任何地方投资建设
2014年06月03日 16:00
巨额赔偿与核电经济性
如果考虑到核电事故的巨额赔偿可能,沿海核电的经济性就比煤电要差,内地核电站就更无法与煤电竞争
2014年05月28日 10:15
京冀:谁污染谁更多
“外来污染”和“区域传输的贡献”,主要是指环绕着北京市的河北省。河北省的PM2.5是如何污染北京的?
2014年05月04日 07:55
垃圾焚烧脏不脏
中国自认为先进且基本达标的垃圾焚烧厂的污染物排放值,至少是德国纽伦堡垃圾焚烧厂的数倍,最多甚至达数百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大气质量这么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标准太低
2014年04月30日 11:15
“PX化”的社会
没有公开公正的议事环境和科学民主的决策过程,整个社会都会被“PX化”,从上到下,谁也逃不掉
2014年04月04日 08:16
特高压远距离输电对发展可再生能源不可或缺
中国每年都要新增数千万千瓦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能力,鉴于德国的经验和教训,即便不考虑通过特高压大规模输送坑口燃煤电力这个因素,为了输送风光电力,中国也必须迅速大规模开始建设远距离特高压输电网
2014年03月11日 15:52
【经幻小说】21世纪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进行了骄傲的回顾:可再生能源成为投资支柱产业,休闲旅游成为消费支柱产业,卫生健康和养老成为就业支柱产业,房地产危机画上了句号
2014年02月10日 15:35
靠煤制气治霾是“邪路”
如果水资源占用少、废水处理效果好,煤制气替代燃油作为机动车燃料,是条正路,但用煤制气来实现煤改气却是邪路无疑
2014年01月26日 15:49
加载更多
陶光远
陶光远,财新网“未来能源”专栏作家。1979年本科毕业于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1983年获清华大学系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后在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工作,并在国家经委(现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兼职。1988年赴德国,在柏林工大进修学习,曾任在纽伦堡的德中经贸合作中心副总经理。2009年获“欧洲能源管理师”证书,并受“欧洲能源管理师”全球培训联盟委托担任中国培训项目负责人。2011年10月起,在德国能源署(dena)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合作成立的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担任执行主任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