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意见领袖 > 正文


邓郁松:完全放开成品油价格条件尚不具备

2007年03月28日 16:59 来源于 caijing
中国的成品油价格体制改革只能分步进行。中化道达尔的降价促销表明,市场的有效竞争在成品油的价格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邓郁松:

  长期以来,国内汽油、柴油的生产、进口和批发等环节仍主要由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公司所主导,因此完全放开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条件尚不具备。中国的成品油价格体制改革也只能分步进行。
  首先,实现与国际油价实时接轨,理顺国际国内价格水平,并继续由发改委制定零售中准价;第二步,在理顺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批发以及零售各环节的关系,并在逐步完善石油流通体制和政府监管政策的基础上,在市场竞争相对充分后,完全放开油价,即由企业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状况自主定价,政府不再公布零售中准价。放开油价后,政府将不再对国内油价进行直接干预,而是重点监管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
  随着中国在2006年底开放外资进入成品油批发环节以及市场准入条件的调整,一些更具实力的新的竞争主体开始进入市场。此次,中化道达尔的加油站降价促销,预示着这个趋势的加速。
  在道达尔之前,虽然已经有壳牌、BP等外资企业在中国部分省市经营合资加油站,但是,在2004年-200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中国成品油价格被人为压低,合资加油站也很难有降价空间。
  进入2006的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有所回落,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对偏低的状况得到改变,这给部分企业带来降价空间。中化道达尔降价促销表明,市场的有效竞争在成品油的价格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