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观点 > 意见领袖 > 正文


全球投资保护主义抬头?

2008年07月01日 21:19 来源于 caijing
马尔基克:外国直接投资正转向保护主义;投资评估应限于国家安全

马尔基克:外国直接投资正转向保护主义;投资评估应限定于国家安全

  6月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闭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总统布什的特别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共同主持闭幕式并总结对话成果。
  此次对话达成两项重要成果,一是双方签署了《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二是同意正式启动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双方还同意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和公共投资的沟通与协调。保尔森同时宣布,双方还拟定于2008年12月在中国举行第五次对话。
  此前,《第一财经日报》于6月12日称,美国财政部正准备修改外国投资委员会的一些法规,拟议中的法规以国家安全名义设限外资投资。若得以施行,将澄清现行法律中的一个灰色地带,明确规定只要外国投资美国敏感资产涉及“控制权变更”,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就可对外国投资启动国家安全调查,即便所涉股权低于10%的门槛。
  中国对这项拟议法规明确表示不满,中国证监会致函美国财政部表示,拟议法规给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预留“过多的解释空间”和“过大的权限”。
  中国商务部也表示:“这一区别对待条款显然倾向于投资保护主义,带有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色彩,因此是在美投资正常途径上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曾在多起涉及中国的并购案中发挥作用,包括联想收购IBM,以及华为联合贝恩资本收购3COM等。


  凯雷集团董事总经理大卫·马尔基克(David Marchick)与塔克商学院副院长马修·斯劳特(Matthew Slaughter)认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正在从自由主义转向保护主义,为了遏制这种倾向,各国与多边组织都应采取措施,将投资评估的焦点集中于国家安全,而不是经济因素。
  马尔基克与斯劳特指出,过去25年来,外国投资一直呈自由主义倾向,但近年这一走向有所放缓,甚至逆转。之所以出现如此逆转的原因大体有三:一是出现了新的对外投资国与投资公司;二是更多国有资本开始参与跨境投资;三是油价上涨以及东道国在财政与总体经济上的强势,特别是对于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主要的投资接受国来说。
  二人认为外国投资政策转向保护主义,虽然至今还没有导致全球流动性的大幅减少,但最终会给东道国和来源国都带来伤害,并且还会增加为全球经常账户失衡融资的成本。
  因此,马尔基克与斯劳特分别对各国政府与多边组织提出了政策建议。对于接受投资的各国政府来说,在制定投资评估规则时应该遵循四项原则。
  首先,投资评价的相关法律应该有所限定,只致力于国家安全,而不涉及经济因素。政府应该将其限制措施,集中在那些市场自身无法解决的方面。同时,也应尽量避免将经济事务与国家安全相对立,这样做很容易导致保护主义。
  其次,应该制定评价工作时间表,使参与各方能够预知投资评价过程。在审核期间,商业基本面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为避免打击投资热情,投资评价应尽量及时,并有确定的时限,保证投资者可在某一确定时间内,得知政府决策。
  再次,投资评价过程应该遵循机密原则,对各参与方均不公开,以保证提供给政府部门的数据、信息得到保护,不会被公开或泄露给竞争对手。
  最后,各国在做投资评估时,应尽量避免划分领域,区别对待。如果非要如此,也要尽量缩减领域目录的覆盖范围。因为,制定这样的目录时,制定者总倾向于将每个交易都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对于国际机构来说,经合组织(OECD)在记录和分析成员国的成功实践方面很有经验,应该发挥其优势,建立一个对于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的评估体系,并且将非成员国,如中国、印度、俄罗斯也纳入计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可以指导政府涉入的企业,将投资集中于经济因素,而非政治因素。八国集团(G8)则可以加强传递正确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理念。■ 

吴燕采写
本栏目主持人信箱:zheyuyang#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