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恐惧与信心

2010年11月27日 14:10 来源于 《财新周刊》
政府在做了多年“加法”之后,是否可以适当在税收上做些“减法”,以缓解老百姓的通胀压力

  最近因工作关系,认识了一家境外公司北京项目的经理。经理35岁,人民大学毕业,精明强干。既有外企多年修炼出的严谨和缜密,也有中国人特有的世故和练达。平时话不多,但说出来的都在点上。

  这几天他有些闷闷不乐,细问之下,长叹一声道:这物价涨得心里发慌!我颇为不解,这家公司规模不小,他在公司级别不低,收入不菲,如果他都发慌,大多数老百姓怎么活?

  小兄弟罕有地打开话匣子,算了笔账。他的年薪税前48万元,合一个月4万元,“三险一金”交3000元,个人所得税交8000元,每月到手的差不多也就是2.9万元。除了公积金,每月还得还房贷1.1万元。双方父母的赡养费3000元,养车费用2000元,定期资助几个山区的贫困学生0.1万元,抽烟零用2000元。剩下1万元全交给老婆。老婆在家当全职太太,带孩子,最近老抱怨物价涨得太邪乎,钱不够用。1万元家用为什么还不够?他老婆也算了笔账:老婆和孩子每月的保险,1500元;孩子每月上幼儿园和各种兴趣班的费用,2000元左右;物业管理费和停车费1500元左右;吃饭穿衣3000元左右;剩下2000元,人情往来。现在汽油涨价,物业管理涨价,蔬菜涨价,柴米油盐涨价,日子过得紧巴巴。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冯仁可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