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没有几个政府官员退休时能如此热闹,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超期服役”半年多后荣身而退,临别一席“忠臣”感言引来各方赞弹之声,至今仍余音未了。近日翻到樊树志老先生的《晚明史》,看到东林书院与东林党以及党争与明亡的相关章节,不禁联想到了“忠臣”说,颇有感慨。
明亡之祸肇于党争,党争之端始于东林。本意在“弘扬朱程理学、废黜阳明心学”的东林书院历时50余年,从最初讨论学术,进而臧否政治、规范道德,终在与阉党的惨烈之争后,占领了当时社会道德伦理的制高点。毋庸置疑,东林党人都是当时以清议著称的正直士人,他们以道义相期许、以操行名节相砥砺,主观上虽无结党意图,客观上却形成一种强大的道德舆论力量。但也恰恰是这些忠直之士,尤以崇祯年间周延儒为代表的东林-复社后人,为了道德而道德,固持己见,排斥异端,罔顾国家利益和社会现实,终致社稷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