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山东辱母案”反思:谁来输送公平正义

2018年07月03日 15:52
于欢案背后种种现象,深嵌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之中。矛盾积聚喷发,直接体现为刑事案件,司法虽可积极回应个案,但却终究无法化解孕育矛盾的土壤
资料图:2018年5月11日,吴学占团伙涉黑系列案一审宣判现场。图/聊城东昌府区法院

  【财新网】/火线评论(记者 周东旭)6月29日,随着吴学占团伙涉黑系列案二审维持原判,其中,主犯吴学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多项罪名,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25年,山东于欢系列刑事案告结。在此之前,2017年6月23日,山东省高级法院二审认定于欢构成防卫过当,由一审无期徒刑改判有期徒刑五年。

  2016年4月至今,这一因暴力讨要高利贷而起的辱母杀人案,引起广泛关注。案件不仅涉及人伦与国法的冲撞,背后还折射出企业生存现状、复杂的地方金融乱局、涉黑的隐秘江湖以及司法对地方生态的回应等等。该案的后续处理紧沿司法轨道,以法治方式对各界呼声做出较为公开透明的回应,值得给与肯定,但是,要想解决案件背后的社会问题,显然又不可能单独寄托于司法。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吴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