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不可简单剥离:3000家企业医院改革如何破局

2019年01月09日 14:32
国有企业医院改革不能只是为了剥离而改革,在突击改革的背后,不知又要留有多少隐患、实施多少简单粗暴的改革路径
企业医院在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以后,往往难以得到财政补助,欲弥补此项亏损,除了与药品供应商企业进行二次议价谈判以外,更需转变医院运营机制,进行精细化管理,开辟新的盈利空间。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专栏作家 曹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各行各业大多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有那么一些特殊的机构或部门在萎缩与衰退。曾经占据中国医疗服务业份额三分之一的国有企业医院们,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辉煌一去不复返。

  四十年来,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发展速度惊人,其总资产达到了183.5万亿元。伴随其成长的国有企业医院在新时代迎来了改革的新维度。国家六部委于2017年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国资发[2017]134号),明确规定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办教育机构、医疗机构改制、移交和集中管理,国企医院深化改革进入倒计时。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吴同兴此前表示,根据国资委等六部委出台的《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4种剥离路径:其中,1/3关闭撤销,或转为企业内部的门诊部;1/4移交政府,包括移交给地方政府成为公立医院,移交给当地公立医院,少数移交给地方组建的平台公司;1/5由国家认可平台资源整合;1/6引进社会资本,重组改制。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许金玲

财新网“医路同行”专栏作家,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研究员,原清华大学医疗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卫生经济、互联网医疗、医院资本运作和医院管理等领域研究。合作出版《医院产业资本运作与集群化》,并发表多篇文章。拥有医学与金融专业学习背景,医药企业、医院、金融等行业工作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