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科技创新的“息壤”是如何造就的

2023年11月26日 14:30
检视“文革”结束以来的中美科技交流、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成果产业化、民办科技产业的崛起,对于思考当下在国内外环境剧变中如何维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无助益
安徽合肥,科大讯飞。图:视觉中国

  息壤,传说昆仑山中一种可以自行生长的五色神土。女娲造人的时候,用的就是这种神土。科技创新的“息壤”,来源于40多年前启动的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更依赖改革开放激发的民间磅礴的创新冲动,以及对经营者的股权保障。

  阅读科大讯飞创业史《星火相传》,对我这个恢复高考后的“新三届”大学生而言,十分亲切。从这家藏在内地合肥的“黑科技”企业,回望检视“文革”结束以来的中美科技交流、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成果产业化、民办科技产业的崛起,对于思考当下在国内外环境剧变中如何维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无助益。

“文化断层”是如何填补的?

  十年浩劫过后,从老一辈革命家、老一代学者到青年学子,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和人民日报同事罗荣兴、曹焕荣采访了北京上海一些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听到这样的告诫:“这已经远远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其起步之初,就面对着经过了工业化前期历次发展阶段、无论在资金积累还是在技术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先进工业国。”(《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1987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沈昕琪

祝华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财新网“暖阳背影”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