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公用事业涨价背后的财政逻辑

2024年05月28日 14:57
后续公用事业涨价大概率会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但提价动作预计不会过于激进
江苏连云港,居民使用自来水洗菜。虽然水电燃气交通占居民支出比重并不高,但作为生活必需消费的一部分,居民对其涨价的敏感度较高。图:视觉中国

公用事业涨价,力度有多大

  近期,多地出台公用事业收费改革方案。从不完全样本整理来看,涉及水、电、燃气、交通等领域。样本数据显示,水费涨价幅度在20%-30%,高铁费涨价幅度在20%左右,燃气费涨价幅度约6%;电费改革方案以调节峰谷时段和浮动比例为核心。

  事实上,公用事业改革是陆续推进的,核心内容包括适度放开市场准入、改革企业经营模式,以及建立合理价费体系等。从结果来看,公用事业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且其价格弹性已经体现。根据发改委披露的36城市服务价格数据,2010年以来,至2022年1月,居民生活用水(不含污水处理费、水价附加等)价格累计上涨31.64%,管道天然气价格累计上涨6.12%,居民用电价格累计下跌1.89%(注:2022年1月后,相关数据停止公布);2010年以来,至2024年3月,公共汽车车票(一票制)价格累计上涨49.06%,污水处理费价格累计上涨37.84%。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许金玲

推广

高瑞东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董事总经理,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2023年10月参加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就经济工作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