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预计GDP目标设定为“5%以上”,兼顾“提质”与“增量”
日银政策调整,将对海外投资者的套息交易、日本国内投资者的海外头寸摆布产生影响,但主要冲击美国和欧洲市场,对中国影响较为有限
全国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或已过去,居民出行、货运物流以及线下消费呈现出加快复苏态势,预计2023年Q1经济将加快复苏
预计2月之后,随着居民出行回归常态化,消费需求将加快释放,长期压制通胀的因素将出现反转,核心通胀大概率逐步升温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已经有国资委、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召开会议,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2023年工作
黄金的“抗通胀”更多表现为“抗通胀上行”,而非通胀本身。当市场利率上行速度超过通胀速度时,通胀上行,黄金价格却可能下跌
人民币汇率在短期修复后有望维持震荡,展望明年,人民币汇率有望修复至6.8以内
向前看,疫情带来的供给端约束效应将持续弱化,为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创造良好条件
展望2023年,预计财政基调持续积极,中央或打开赤字空间,财政发力主要向需求侧与居民端集中,预算内资金对基建支撑减弱,基建稳增长仍依赖准财政的支持
流动性的边际收敛空间、资金利率中枢的抬升高度都将有限,岁末年初调降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较大
随着参议院归属尘埃落定,两党将围绕国会立法继续展开争夺,但因两党均已无望取得绝对多数席位,两党后续法案的推进,都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经济内生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信用扩张更多取决于政策增量和落地节奏的稳定性
欧元区边缘国作为上一轮欧债危机的主体,在疫情期间政府债务再次急剧攀升,市场对其是否会再次引发 欧债危机的关注度日渐升温
本次中期选举将向美国社会投下“Long Shadows”——美国经济前景、下一届总统大选、中美关系走势乃至国际地缘政治关系,都将因此而改变
今冬拉尼娜现象或再现。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全球能源系统、粮食系统的稳定性在下降,这将放大极端天气对能源、粮食价格的影响,持续影响海外通胀水平,从而加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
过早放缓加息有可能无法有效抑制通胀,对长远经济不利,预计11月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大概率加息75bp,12月加息幅度维持75bp的概率也在持续加大
产能周期视角,建议关注传统能源更新改造和新能源产业扩张;库存周期视角,建议关注处于主动补库存的电力设备、通信、石油石化等行业;信用周期视角,建议关注持续加杠杆与杠杆去化到底的行业
商品、服务、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结构修复缓慢,推升通胀粘性,长期通胀预期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过早放缓加息有可能无法有效抑制通胀,对长远经济不利,预计9月议息会议中,美联储仍将激进加息
美伊谈判的加快,有助于促进伊朗原油尽早重返市场,对油价形成利空,若顺利达成后,短期内面临进一步下行风险
广义财政或再度扩张,并有望持续至四季度,基建增速有望持续维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