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高校转专业门槛全面降低,倒逼学科设置改革

2024年06月14日 15:30
让考生“用脚投票”,促使相关专业的撤换,甚至淘汰,但也带来更多复杂的问题
资料图: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图:视觉中国

  为吸引考生报考,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近期都拿出了有震撼效果的转专业政策。总结下来主要有三:

  第一,尽可能降低转专业的门槛,如上海交大,提出挂科也可以转专业;

  第二,尽可能扩大转专业的范围,比如医学与非医学之间的转换,再比如文转理工,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尽可能增加转专业的机会,大一大二大三都可以转专业,同济大学宣称共有7次转专业的机会。

  这其中,一些学校的政策不仅是突破性的,也更为科学。比如上海交大的政策,挂科也可以转专业。过去我们很多高校转专业的前提是,一年级学习好的才可以转。大家经常说,既然这个专业学的好,我为什么要换专业?其实,恰恰是进校后发现不适合、不适应,甚至学不了,所以我才想换。事实上,著名高校内部很多同学被迫换专业都是这类情况,比如从理工科转人文社科,大多都是因为学习能力不够,无法正常完成学业,学校不得不给调整专业。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鲍琦

推广

陈志文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长期从事教育治理,教育+互联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