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价格是果,更是因

2024年07月29日 10:13
宏观政策目标“以价格为锚”“以需求为纲”,并知行合一地去实现之,才是扭转微观预期的关键
资料图:苏州,市民在一家超市选购蔬菜。图:视觉中国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整体价格不断负增长。这般信号之下,工业生产乃至实际GDP却显著正向增长。如此,宏微观感受难免呈现“温差”。寻根溯源,价格信号是否真的失灵?

一、价格失灵了吗?

  放眼全球来看,日本等在进入物价负增长的初期,也曾出现过实际经济增速逆势上行的短暂“积极”情形。

  图1. 价格向下,经济向上?

  由于缺乏物价负增长的体验,日本微观主体误认为经历了市场出清过程,传统经济周期的反转能如约而至,从而表现出过于乐观的情绪。生产者或仍积极生产,“以量补价” 扩大市场份额,以期当周期重启时占得先机。面对降价的商品,消费者初期自然也愿增加购买。短期经济呈现“量升价跌”的局面。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鲍琦

推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央行货币政策部门,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得主,曾获浦山政策研究奖、刘诗白经济学奖。“远见杯”中国经济、全球市场预测双冠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清华、复旦、人大等校兼职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