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力之力

2024年06月27日 09:37
近来地方消费补贴、基建投资力度受到财政收支缺口的显著掣肘。更加严格的问责制度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短期内约束了相关举债进度

  古今中外,面对有效需求不足,财政政策是标准化举措之一。然而年初以来,专项债发行进度偏缓、非税收收入多增、消费补贴力度温和,或都折射出与过往不同的特征。

一、财政的掣肘在哪儿?

  地方财政收支缺口的持续加大,主要源于过往几年地产相关收入锐减,部分也在于卫生健康等支出显著加大。即便考虑中央转移支付增加、非税收入抬升,短期仍难抵补缺口。地方“三保”等民生支出确是刚性的。

  地方债尤其是专项债的提前发行,往往是缓解财政收支缺口的重要方式。但更加严格的问责制度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短期内确实约束了相关举债进度。此外,货币尤其是利率政策的配合也是财政发力的重要支撑,但当前利率调降也受到内外均衡的诸多约束。

二、财政是否会发力?

  尽管外需短期具有韧性,但地产、消费等内需仍在趋缓。若要实现年度GDP目标,下半年或需财政等增量政策工具。按照“确保按时偿还、不出风险”的要求,地方化债工具拓展加码的概率也在加大。此外,从国际经验来看,若要彻底摆脱价格低位,似乎需要经济增速持续向上“超调”一段时间,以填补几年来外生冲击所引致的累积缺口。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许金玲

推广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央行货币政策部门,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得主,曾获浦山政策研究奖、刘诗白经济学奖。“远见杯”中国经济、全球市场预测双冠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清华、复旦、人大等校兼职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