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后平权”时代,美国高校的种族数据还有意义吗

2024年09月24日 12:39
种族的框架之外,一套新的多元的大学录取制度会如何建立,又会有哪些新的标签出现,哪些新的选项等待学生划勾?现在的美国高校似乎并不急于回答这个问题
麻省理工学院。图:视觉中国

  近一个月来,美国多所高校公布了本科新生的种族统计信息。这类数据年年都有,但今年却引起格外的关注。麻省理工学院最先在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和前一年相比,非裔新生占比从15%降至5%,拉丁裔从16%降至11%,亚裔则从40%升至47%,白人占比基本上持平(从38%降至37%)。(种族数据只包括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比例总和超过100%,是因为学生可以选择多个种族。)

  一所顶尖名校的非裔和拉丁裔新生比例能有如此的大幅下降,是因为去年6月底,美国最高法院推翻多个先例,否定了盛行半世纪的“平权”政策(affirmative action),而今秋入学的大学新生,是“后平权”时代的第一届。所谓“平权”,即允许种族在大学录取和职业录用等选拔机制中成为加分项。在大学录取中,曾获“加分”的种族是非裔、拉丁裔和印第安土著裔。相对而言,种族也曾是亚裔和白人的减分项。这也是最高法院推翻“平权”政策的重要理由——种族歧视。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肖子何

推广

董一夫
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曾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曾任耶鲁大学《中美通》(China Hands)杂志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