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是“名著”,还是“禁书”?

2022年06月24日 13:58
最近一学年,比“政治正确”和“批判性种族理论”渊源更深的“禁书”运动,也在“文化战争”的背景下又一次进入了美国的公众视野
董一夫
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曾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曾任耶鲁大学《中美通》(China Hands)杂志执行主编。

  美国的校园,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对左右两派的“文化战争”恐怕早已不陌生。从2015年前后在多所美国大学展开的围绕“政治正确”的争论,到近两年部分中小学生家长针对“批判性种族理论”的批驳,学校教育作为塑造年轻一代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几乎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文化战争”的焦点。就在最近一学年,比“政治正确”和“批判性种族理论”渊源更深的“禁书”运动,也在“文化战争”的背景下又一次进入了美国的公众视野。

  一提到禁书,人们通常把它看作官方对书籍传播的管控。而美国当代语境下的“禁书”运动,则倒转了这种自上而下的结构。近年来出现的禁书运动,往往并不由政府推动,而常常源自于部分地区校董会、校方和家长的提议。“禁书”则通常表现为这三方中的一方或多方通过决议,将指定书目从学校图书馆或课程大纲中移除,以防学生接触到这些书籍中的“不良”内容。尽管禁书运动有干预言论及出版自由的嫌疑,但因为美国各地校区对教学内容和书籍选择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基于客观标准的“禁书”行为并不被法律禁止。这种基于地域的自主性,也是为什么“美国小学”或“美国中学”的标签无法指代某种统一的标准和教学理念。而这种理念差异,也使得一些学区的“名著”,成为另一些学区的“禁书”。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肖子何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