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磊,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任职多年,曾任恒大研究院院长、方正证券房地产首席分析师。出版学术畅销书《全球房地产》、《房地产周期》。
需求端预计行政、金融、税收继续合理调整限制,着力扩大有效需求,释放消费潜力;供给端扎实做好“三保”工作,推动行业并购重组
房地产需求空间仍足,但需求节奏的释放需要政策大力配合,包括取消不合理的限购政策、放松限贷、下调房贷利率、增加税收优惠等
今年供地少,明年新增住房供应有缺口,亟需盘活存量;预计明年不同能级城市住宅供给情况差异较大
目前全国多个地方(信阳、常熟、绍兴、宁波、鄂州、温州、温岭等)在借鉴郑州“房票”做法,这种“房票”创新是地方的自发行为,并不适合大面积推广
2023年入学竞争压力较大,相关配套资源都得跟上,2025年之后压力降低
整体市场虽在下行,但高能级城市房价依然坚挺,“房住不炒”大背景下,“房价涨”是“调控松”的最大掣肘和顾虑
发行进度加快,近七成投向基建,园区基建和交通基建是主要发力方向
历史经验看,一线城市从政策放松到市场反弹只需要一夜之间,二线城市需要3个月,三四线城市要6个月以上
解决新市民融入城市的痛点,满足就业创业、居住、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实际需求,能更好地激发3亿新市民群体的消费动能
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销售低迷,土地市场热度不断回落,烂尾担忧、返乡置业延迟加剧市场低迷
一线城市总体韧性强,开年上海率先升温,限购限贷不会轻易放松
除夕到年初五,二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2.3万平方米,相较2021年春年假期同增33.5%,市场回暖明显
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方式不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方式具有明显独特性,使得传统基建的投融资模式或将不适用于新基建
预售资金应确立合理的监管标准,既不放纵房企利用预售资金肆意扩张,又保持企业合理流动性,从而促进房地产良性循环
预计2022年中国将供应279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拉动全年房地产投资2.2%
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下行之下地方财政承压。9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当月同比下降3.5%,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当月同比下降10.4%
房地产税是一种国际通行税种,发达经济体的房地产税多是从价征收,在房价调控方面作用有限
征收房地产税,短期内对市场情绪和心理预期有明显冲击,但长期看对房价影响不大,主要看方案的征收力度
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决定了其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房地产领域,同样如此。需通过三条路径,分解成一项项具体任务,循序渐进
十次危机、九次地产。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有稳定器作用,政府从来不会缺席,但会通过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式,对危机进行疏导,但是,为了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政府干预的时机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