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刘元春:基于中美财政债务对比的中国隐性债务改革分析

2025年04月22日 13:48
面对美国正在进行的深层次调整与系统性改革,中国现有的改革节奏需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在若干关键领域,改革应具备更高的战略视野
资料图:人民币与美元标志。图:视觉中国

  本轮中美博弈的核心在于两种发展模式之间的竞争。美国所掀起的“特朗普冲击”,本质上是美国精英阶层在面对自身发展模式受到中国压力时做出的一种战略调整。这一调整在理论与实践中面临诸多矛盾,反映出美国精英阶层对其霸权体系不可持续性的深刻担忧。在这种“不可持续性”中,关键在于美国霸权与美元体系已无法获得相应产业竞争力和债务融资能力的支撑,因此试图通过汇率调整、关税壁垒、公共品再定价等手段,对美国债务模式进行全面重构,并借此重塑全球竞争格局。这种战略调整也促使我们反思: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中美发展模式竞争中拔得先机,成功探索出一条新路径,然而,目前主要竞争对手开始做出模式战略调整,中国是否也应当加速自身改革,或者在若干关键领域加快改革步伐?这是亟需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吴秋晗

推广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