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负电价背后,是对煤电的过度使用

2025年08月01日 15:05
要让风电光伏可持续发展,煤电就要真正成为 “调节性、支撑性”角色
江苏省淮安市,发电厂。图:视觉中国

  2025年上半年,浙江、山东等多个省份出现频繁的电力价格极低,甚至“负电价”现象。例如在浙江,1月春节期间,电价频繁达到 -0.2元/度最低限价。“五一”的5天公众假期中,山东电力现货交易市场更是出现了连续22个小时的负电价。

  这一现象背后,揭示出中国电力系统脱碳转型的悖论:尽管风电光伏快速发展,本应该是作为灵活调节性电源的煤电,却在被过度使用。

  中国电力系统正处在一个关键转折点。一方面,电力需求快速增长,2022-2024年,多地年用电增速达到8%-10%,特别是浙江、湖北与江苏等地;另一方面,至今仍有2亿千瓦以上煤电在建或者批准建设。截至2024年底,中国煤电装机约12亿千瓦,笔者认为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达到15亿千瓦乃至更多。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影

推广

张树伟
应用系统分析博士,德国洪堡学者,卓尔德(北京)中心首席经济师。过去20年,他一直工作在电力、能源与气候变化领域,地理范围覆盖法国(国际能源署IEA)、德国(政府间气候变化组织IPCC技术服务组TSU驻地)与中国(电力系统模拟与规划),现将致力于能源系统数字化、氢能经济,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气候—安全政策互动等领域。